马来西亚一所中学的教室,成了15岁少女遭遇噩梦的犯罪现场。
10月初,一段拍摄于马六甲州亚罗牙也县一所中学教室的轮奸视频,在马来西亚网络平台上迅速扩散。据警方初步调查,四名17岁男生涉嫌对同校一名15岁女生实施性侵。
10月13日,马来西亚教育总监莫哈末阿占宣布开除四名涉案学生,但随后的一则“补充说明”中,这些涉嫌重罪的学生,依然被允许参加即将到来的马来西亚教育文凭(SPM)考试,舆论再次哗然。
马来西亚教育部长法德丽娜更是明确表示,尽管案件仍在调查中,但“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必须得到维护”。在受害者仍在接受心理治疗、无法返校的背景下,法德丽娜的回应激化了争议。
一边是涉嫌严重刑事犯罪的施暴者,一边是涉案学生的受教育权,马来西亚教育系统的选择引发了深刻的社会质疑。有社会活动人士指出,允许被捕学生参加关键考试传递出令人不寒而栗的信息,即教育可以高于法律。

冷酷的暴力
10月2日下午2时50分,亚罗牙也县一所中学的三楼教室,15岁的女学生因折返取回遗忘的作业,察觉两名17岁的高年级男生正从门缝中窥视。她试图抽身离开,却已来不及逃脱。
“第一名嫌疑人猛地抓住她的手臂,捂住她的嘴,强行将她推回教室。”马来西亚《阳光日报》援引该案件消息人士透露,这场侵犯并非临时起意,而是一次分工明确的集体作案:一人把守楼梯,两人在教室内施暴,另一人则冷静拿着手机,进行记录。整个过程,如同执行一场冷酷的“任务”。
据描述,第一名嫌疑人强行脱去受害者衣物并实施强奸,第二名嫌疑人随后也对这名无力反抗的少女施加了相同暴行。
事件发生后,受害学生身体和精神受到重创,拒绝返回学校。更令人心寒的是,施暴者还将作案视频上传至网络。这段影像迅速在学生间流传,最终一名看到视频的学生向老师报告,事情才得以揭露。
10月10日,受害者母亲在看到视频后,前往亚罗牙也县警察局报案。受害者随后被转移到马六甲医院,接受身体检查与心理辅导。同日,四名男生被逮捕,警方依据《刑事法典》展开调查。
10月16日,两名17岁被告被押至亚罗牙也法庭。两人皆在律师及家人陪同下出庭,一名被告的父亲是公务员,另外一名被告的父母已离异,只有母亲到场。两名被告分别面临三项重罪指控:共同强奸15岁儿童,触犯《刑事法典》第375B条文,可判处10至30年监禁;违反自然性行为罪,触犯《刑事法典》第377B条文,最高可判20年监禁及鞭刑;依据2017年《儿童性侵罪法令》第14(a)条文的身体性侵犯罪,同样面临最高20年监禁与鞭刑。
然而法庭上,两名被告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:一人对三项指控全部认罪,另一位被告则完全否认罪行。
检方建议每项控罪保释金设为2万令吉(约合3.37万元人民币)。一名被告的律师蔡永义要求降低保释金额,理由是其当事人近期接受鼻窦手术和疝气后出现健康问题。律师补充说,这名少年是家中长子,其担任公务员的父亲还需要承担另外两个孩子的生活费用。
另外一名被告已认罪,由国家法律援助基金会(National Legal Aid Foundation)的律师代理案件。他的律师也要求降低保释金额,理由是他在父母离异家庭中由单亲母亲抚养长大,并向法庭保证将遵守所有保释条件。
最终,法庭裁定首项控罪保释金4000令吉,其余两项各1500令吉,总保释金为7000令吉(约合1.18万元人民币)。案件定于11月26日再次开庭。
核心争议
这起案件的核心争议,在于一个尖锐的社会命题:四名涉嫌轮奸的未成年嫌犯,是否应当如期参加11月举行的马来西亚教育文凭(SPM)考试。
在马来西亚,SPM考试不仅是学生升学与就业的关键分水岭,更被赋予“教育公平与社会秩序”的象征意义。
教育部长法德丽娜此前公开确认,四名男生将被允许参加SPM考试。她指出:“本着‘全民教育’精神,这些男孩应该获得考试机会。”她还强调,尽管案件仍在调查中,但“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必须得到维护”。
法德丽娜的言论随即遭到强烈质疑,马来西亚家长教育行动组织主席达汀诺尔·阿齐玛·阿卜杜勒·拉欣直言:“并非所有学生都值得被挽救。强奸是严重罪行,而录制视频作为娱乐的性质更加恶劣。”她主张暂缓涉事学生本年度的考试资格,“他们必须首先面对法律的审判”。
舆论发酵后,教育系统试图在司法惩罚与教育权利之间寻找平衡。
马来西亚教育总监莫哈末阿占在记者会上重申,四名涉案学生已被校方立即开除,但将在“指定地点”参加考试,“可能在拘留中心或独立考场”。他强调,此举绝不代表他们可以逃避罪责。
与此同时,教育部承诺为全校师生提供全面心理支持,并派驻辅导员进行干预。法德丽娜指出,事发学校作为马六甲优质学府之一,维持正常教学秩序已成为当务之急。
针对案件暴露的校园安全漏洞,马来西亚教育部已启动全面安全审计,预计将于12月发布新版校园安全指南,其中包括强制各校安装闭路电视系统的可行性评估。
然而,教育部门的“平衡策略”并未平息公众质疑。
律师拉杰什·纳加拉詹强烈批评这一决定是“对公众信任的背叛”,指责教育部“将官僚程序置于公共安全和正义之上”。他在声明中指出,教育部的做法传递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信息,“性暴力可以以教育权利的名义被掩盖起来”。
达汀诺尔·阿齐玛·阿卜杜勒·拉欣对比国际司法实践指出,若此类案件发生在美国,嫌疑人很可能被作为成年人起诉,而非享受青少年司法保护。
这场争议更进一步引发社会对校园安全的普遍忧虑。达汀诺尔·阿齐玛·阿卜杜勒·拉欣强调,问题的核心已超越个别考生资格,关乎全体学生的在校安全。
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近日指出,国内接连发生的校园霸凌与性侵案件,暴露出教育体系“重知识传授、轻道德塑造”的结构性缺陷。他还于10月17日宣布,作为解决学校安全问题的措施之一,马来西亚正考虑禁止16岁以下学生使用智能手机。同时,他还警告各校校长不要掩盖不当行为以保护学校形象。
但就在“马六甲校园轮奸案”审理期间,吉打州华玲县一所中学再度传出类似案件:一名少女遭轮奸,四名青少年被捕,其中三人为在校学生。
记者:郑立颖
责任编辑:过博文